在张扬中变态!鼠标四十年热血革命史

  • 来源: IT168 作者: 陈晨   2009-01-31/11:50
  •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可曾知道,你手中握着的这个小老鼠已经四十岁了?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在IEEE大会上展示了自己的小发明“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这个拖着一条线的小木盒子被人们戏称为“老鼠”。从此小老鼠爬上了世界的大舞台,给人机交互界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款鼠标诞生
    世界上第一款鼠标诞生

    步入不惑之年,鼠标那破旧的木头盒的外衣演变成今天流线型的复合材料外壳,五颜六色的外观,按键也增加到至少三个,功能和舒适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测绘装置也变成纯光学结构,从里到外已经彻底“变态”。但是当年,这个丑陋的小木盒子给IT产业带来了第一次革命!

    第一款鼠标虽然笨重但是却带来了PC操控的革命性发展
    第一款鼠标虽然笨重但是却带来了PC操控的革命性发展
    恩格尔巴特和其在斯坦福大学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作小组的成员
    恩格尔巴特和其在斯坦福大学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作小组的成员
    2000年恩格尔巴特因为鼠标的发明被授予美国国家科技奖章
    2000年恩格尔巴特因为对IT业的杰出贡献被授予美国国家科技奖章
    美国国家科技奖章
    美国国家科技奖章

    忘记打孔纸带吧!小木盒鼠标带来第一次IT革命

    在计算机刚刚诞生的初期,根本没有鼠标键盘,甚至连显示器都没有。大名鼎鼎的ENIAC依靠打孔纸带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非常繁琐。随后出现的键盘和显示器给人机界面带来第一次全新感受,但是以指令行控制计算机的方式同样繁琐。于是一种革命性的输入设备,鼠标就诞生了。据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说:“我们设计各项实验,鼠标的测试结果均胜过其他方式。鼠标操作速度更快,人们出错几率更小。”

    恩格尔巴特的“X-Y”位置指示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鼠标
    恩格尔巴特的“X-Y”位置指示器,也就是鼠标的雏形

    除了鼠标,恩格尔巴特还拿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绝活:原始的视窗类软件(类似微软Windows,但后者发布于将近20年后的1985年11月)、超媒体(Super media)、群件(Groupware),鼠标,甚至还有一个类似于Windows界面的全屏编辑程序以及链接程序超媒体,今天此类软件最知名的就是微软PowerPoint。当然,和恩格尔巴特的另一个贡献相比,这些都已经相形见绌。互联网的雏形,美国最早的阿帕网的最初四个节点之一就是恩格尔巴特所在的斯坦福研究所SRI。说SRI是“网络时代发源地”也不为过。所以在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恩格勒巴特国家技术奖章,以表彰他为计算机应用作出的贡献。

    #p#副标题#e#

    方寸空间上的马拉松 光学机械鼠登场

    第一代商业化鼠标并不是来自今天我们熟悉的罗技和微软,那个时候盖茨同学还在为成功设计出交通信号管理系统而获得的第一桶金欣喜若狂。而恩格尔巴特伯伯已经转会到施乐公司,在他的推动下,鼠标完成第一次“变态”,两个用于采集X-Y坐标的轮子被“大力丸”取代,光学机械鼠诞生了。

    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的鼠标来自施乐公司的STAR系统
    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的鼠标来自施乐公司的STAR系统

    1980年,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了“STAR”计算机,尽管这款产品的市场运作非常不成功,但是它第一次将GUI(图形用户界面)变成了现实。同时,鼠标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多媒体PC的标准配置。但是,STAR的售价高达两万美元,注定无法将鼠标和图形界面普及。不过,滚球+传动杆+双按键的这种基础结构被沿用了将近20年。

    罗技P4鼠标,诞生于1982年
    罗技P4鼠标,诞生于1982年

    1982年,罗技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鼠标P4。和那些方盒子不同,P4采用了圆形外观,三按键设计,所以手感相对更为舒适,因而大受好评。当然,P4也采用光机式结构,即依靠滚球在桌面上移动,并带动一对相互垂直的滚轴旋转,而滚轴旋转时,它的齿会让两个光敏二极管产生断续的电信号,从而判断鼠标的移动。这个小家伙当时的售价是299美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可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和施乐的STAR比起来已经很便宜了。

    光机鼠标
    光机鼠标的滚轴

    同年,Steve Kirsch发明了光电鼠标。和今天的鼠标不同,当时的光电鼠标需要专用的带有经纬格子的鼠标垫。随后他开始为著名的Sun公司生产这种小巧的光学定位设备。由于成本始终无法降低,所以光电鼠标一直是高端绘图工作站的“专利”。

    这就是鼠标诞生之初的现状。这个时期,鼠标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机械基本的结构和技术已经确定下来,包括滚球和鲲轴传动、光电二极管信号识别,多按键并赋予不同的功能,并且以通用接口传输数据。

    #p#副标题#e#

    方寸空间上的马拉松 光学机械鼠登场

    第一代商业化鼠标并不是来自今天我们熟悉的罗技和微软,那个时候盖茨同学还在为成功设计出交通信号管理系统而获得的第一桶金欣喜若狂。而恩格尔巴特伯伯已经转会到施乐公司,在他的推动下,鼠标完成第一次“变态”,两个用于采集X-Y坐标的轮子被“大力丸”取代,光学机械鼠诞生了。

    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的鼠标来自施乐公司的STAR系统
    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的鼠标来自施乐公司的STAR系统

    1980年,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了“STAR”计算机,尽管这款产品的市场运作非常不成功,但是它第一次将GUI(图形用户界面)变成了现实。同时,鼠标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多媒体PC的标准配置。但是,STAR的售价高达两万美元,注定无法将鼠标和图形界面普及。不过,滚球+传动杆+双按键的这种基础结构被沿用了将近20年。

    罗技P4鼠标,诞生于1982年
    罗技P4鼠标,诞生于1982年

    1982年,罗技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鼠标P4。和那些方盒子不同,P4采用了圆形外观,三按键设计,所以手感相对更为舒适,因而大受好评。当然,P4也采用光机式结构,即依靠滚球在桌面上移动,并带动一对相互垂直的滚轴旋转,而滚轴旋转时,它的齿会让两个光敏二极管产生断续的电信号,从而判断鼠标的移动。这个小家伙当时的售价是299美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可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和施乐的STAR比起来已经很便宜了。

    光机鼠标
    光机鼠标的滚轴

    同年,Steve Kirsch发明了光电鼠标。和今天的鼠标不同,当时的光电鼠标需要专用的带有经纬格子的鼠标垫。随后他开始为著名的Sun公司生产这种小巧的光学定位设备。由于成本始终无法降低,所以光电鼠标一直是高端绘图工作站的“专利”。

    这就是鼠标诞生之初的现状。这个时期,鼠标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机械基本的结构和技术已经确定下来,包括滚球和鲲轴传动、光电二极管信号识别,多按键并赋予不同的功能,并且以通用接口传输数据。

    #p#副标题#e#

    开枝散叶!光机鼠家族逐渐壮大

    随着1985年Windows系统的发布,人们对鼠标的需求空前强烈起来,成熟的技术也令鼠标价格迅速下滑,真正有机会普及开来。而这一时期,不光微软和罗技在销售鼠标,还有其他很多厂商也在研发和销售鼠标。这段时间堪称鼠标发展的“黄金十年”,很多新技术和设计理念逐渐被应用在光机鼠上,比如轨迹球鼠标,滚轮鼠标,带有侧键的多功能鼠标。

    鼠标翻过来!轨迹球鼠标受宠专业绘图领域

    罗技Trackman
    翻转的鼠标!轨迹球定位设备诞生

    常规的鼠标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保证鼠标移动不受限制。但是对于一些桌面空间紧张的用户就非常麻烦。于是,轨迹球鼠标就出现了。第一代轨迹球鼠标的原理类似将一个光机鼠翻过来用。当手指滚动顶部的小球,会带动辊轴转动,而鲲轴末端带有隔栅的转轮会让光电二极管产生断续信号,这个信号被转化为电信号来实现对指针的定位,这与光机鼠是一样的。轨迹球可以令指针移动更为平滑,线条比直,这是传统鼠标做不到的,所以轨迹球一直是CAD工程绘图人员的最爱。1995年,轨迹球进行了重大升级,使用光学传感系统取代了原有产品上容易损坏的辊轴传动系统,彻底消除了灰尘和污垢阻塞机械部件导致灵敏度下降、损坏之类的问题。但是很快光电鼠闪亮登场,鼠标毕竟使用更加方便,所以轨迹球在千禧年前后退出了民用级市场。

    功能更全!光机鼠经历“生理巨变”

    世界上第一款滚轮鼠标
    世界上第一款滚轮鼠标 来自台湾精灵Genius

    90年代初期,光机式鼠标此时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外观更加接近现代设计。外观不再采用方形,更多弧形的和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逐渐出现在鼠标上。而在功能上,光机鼠同样开始使用滚轮按键,侧键等技术,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一些颇有技术实力的厂商还研发了双滚轮,可编程按键等技术。还有些厂商通过优化提升了鼠标的性能,将分辨率提升至520dpi,1000dpi甚至2100dpi。但是,鼠标的核心结构依旧是滚球+辊杆+光电转换电路,没有实质性的改革。

    世纪末光电鼠标面世,但是由于性能上还具有一定缺陷,价格也比较昂贵,所以大部分用户依然使用光机鼠。这就是光机鼠最后的辉煌,很多经典产品就来自这个时期,比如罗技Wingman,旋貂,银貂,Razer Boomslang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失落的神器”!经典古董光机鼠回顾

    罗技Series 9鼠标是罗技近代鼠标的鼻祖。这款产品发布于1989年,背部采用弧形设计,左右对称设计,虽然称不上完全复合人体工学规范,但手感比当时的方形鼠标强不少。这也是罗技在产品外型方面的一个大胆尝试,为日后推出旋貂和银貂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世界上第一款人体工学设计鼠标 罗技Series 9鼠标
    罗技Series 9鼠标

    罗技的Mouseman和Wingman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因为它是最先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优化的产品。1995年开始逐渐产生了第一批热衷于网络对战游戏的玩家。这些游戏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毁灭公爵、Quake、QuakeII、Doom还有后来的红警95等。可以看到,FPS游戏最为流行,但是很多鼠标要么性能非常糟糕,要么使用起来很不顺手。所以罗技推出了MouseMan,一共拥有四种外观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罗技还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推出了专为游戏设计的WingMan鼠标,这款鼠标简直成为当时“高玩”们的标配,虽然它的形状比较诡异,玩家对它的舒适性褒贬不一,但是一致认为它的操控性非常适合动作类游戏。

    罗技WingMan,专为游戏而生
    罗技WingMan,专为游戏而生

    软件巨头微软也同样在外设市场谋求更多发展。比如1993年推出的Microsoft Mouse2.0,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款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微软的专业研发人员用2年的时间,充分研究人类手部的特点,改进了鼠标的外型,可以有效避免长期使用时造成的一些手腕、肘部的损伤。当然罗技也有对应的人体工学产品,而且还是无线的,那就是Cordless MouseMan。不过当时的红外技术不算成熟,所以这款产品知名度并没有微软的高。

    第一款人体符合人体工学鼠标
    第一款人体符合人体工学鼠标来自微软

    当世面上第一次出现滚轮鼠标时,微软就意识到了滚轮的便利形,并且在随后推出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里面提供了强力支持,并且发布了微软Microsoft IntelliMouse这款产品。而罗技也推出机械旋雕这款经典产品。其中后者的外观在最近10年里一直是山寨键鼠厂模仿的对象,可见它的设计是多么完美。

    微软IntelliMouse
    微软IntelliMouse
    罗技机械旋雕
    罗技机械旋貂

    银貂是罗技的另一款经典设计。机械旋貂虽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在人体工学设计方面依然不算完美,罗技经过全方位的研究,推出了具有滚轮和侧键的银貂。银貂的外观就像一个被拧过的旋貂,外把设计使整个手掌都可以放在鼠标上面,尤其是掌心部位得到有效支撑。同时,它的侧键位置正好对应拇指位置,按动更加轻松。可以说,银貂定义了人体工学的基本概念,非对称设计、方便的侧键以及宽大的掌托,所以成为和旋貂齐名的经典之作。

    人体工学设计典范,罗技银貂
    人体工学设计典范,罗技银貂

    除了精灵,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的鼠标大厂大家一定听说过,那就是A4tech,著名的双飞燕。当时笔者的同学们放学就高喊:“走,赶紧去XX网吧,那都是双飞燕2D,晚了就没位置了!”当时,如果一家网吧配上双飞燕的2D鼠标,恐怕天天都会爆满,双飞燕创造了一个奇迹,即使面对罗技和微软的双面夹击,依然成功站稳脚跟。可惜双飞燕一直没能打入高端市场,实在颇为遗憾。

    双飞燕2D鼠标
    双飞燕2D鼠标

    在97-2000年逐渐风靡全球的电子竞技大赛刺激了游戏类鼠标的革新。而Razer这个品牌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创建之初,Razer就坚定了只研发游戏外设的主导思想。Boomslang横空出世,这把“铲子”居然具有2000dpi的分辨率,后续型号更高达2100dpi,即使多年之后能达到这种参数的光电鼠标也不见。在当时的国际Quake3比赛中,四位著名选手联袂代言Boomslang,可想而知这款产品在玩家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地位。也就是从这个时期,笔者加入“毒物饲养者”行列,开始收藏Razer的每一款“剧毒产品”,非洲树蛇,蝰蛇,铜斑蛇,还有一条巨蝮蛇,现在又添上一只黑腹狼蛛。这些产品带给人们的无限的乐趣。

    Razer Boomslang 2000鼠标
    Razer Boomslang 2100鼠标

    这款罗技Trackman诞生于1989年,是世界上首款轨迹球鼠标。它的左侧是一个小型塑料圆球,对应着右手拇指的位置。而其他三个按键摆放位置设计的非常合理,所以使用这款产品是非常舒适的。当你需要频繁画直线时,在当时只有Trackman的效率比较高。当然它的缺点就是,移动起来速度不能太快,另外它非常不适合斜线运动。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它简直是恶梦。

    罗技Trackman
    罗技Trackman

    1997年,罗技推出了TrackMan Marble FX,中文名叫做金星4D。它采用了新一代的光学采集引擎,同时它是的形状更为“诡异”,前部高高隆起,后部平直绵长,可以将整个手腕放在上面,完美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当使用者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红球时,左键刚好在拇指第一指节下方,而右键正好在无名指下方,操作起来非常完美。金星4D还具有两个侧键,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多媒体轨迹球鼠标,创造了一个销量上的奇迹。

    罗技TrackManMarbleFX金星轨迹球
    罗技TrackManMarbleFX金星轨迹球

    除了罗技,还有很多厂商也设计出了众多经典产品。比如著名外设大厂Kensington,它的一款4D轨迹球同样曾经被玩家追捧。虽然它还是采用辊杆传动,不过由于它的球直接非常大,定位同样准确。同时,它还具有滚轮和两个侧键,功能上和当时一样强悍。随后,轨迹球和其他光电鼠逐渐被光学鼠标取代,渐渐没落。

    Kensington 4D轨迹球
    Kensington 4D轨迹球

    #p#副标题#e#

    全民进化!光电鼠标全盛时代到来

    我们前面提到,光电鼠标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要配合专用的鼠标垫才能正常使用,兼容性不佳,并且价格非常昂贵,只有Sun(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司)的工作站采用这样的产品。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光电鼠标已经能够适应大部分环境,这时它本身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那就是它没有机械结构,不用担心灰尘影响它的性能。同时成熟的生产工艺使光电鼠标的价格逐渐降低,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世界上第一款光电鼠标 微软IE
    世界上第一款无需特殊鼠标垫的光电鼠标 微软IntelliMouse w/IntelliEye 1.0
    微软IntelliMouse w/IntelliEye 1.0
    微软IntelliMouse w/IntelliEye 1.0

    20世纪的最后一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with IntelliEye 1.0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严格地说,它是首款第二代光学引擎,因为它不再需要特制的鼠标垫。它的Intellieye定位引擎采用红色光波追踪物体的微小移动,从而提供定位鼠标的移动情况。光学鼠标具有更强的高适应能力和更加精准的定位能力,再加上它不需要清洁,所以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被多个科学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

    安捷伦H2000光学引擎
    安捷伦H2000光学引擎

    但是不可否认它还不算完美,因为最初的光电鼠标扫描频率只有1500Hz,高速移动时很容易丢帧,不适合游戏类应用。另外这款产品并没有在国内上市,所以也没有给国内玩家带来更大轰动。笔者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75美元的售价和8美元的运费,实在是贵啊。此时罗技的首款光电鼠标极光旋貂也上市了,它采用的芯片是安捷伦H2000,和微软的性能相仿,所以它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微软差不多,依然是400dpi/1500Hz,日常办公应用已经还能对付,但游戏玩家会被气疯掉,因为丢帧实在太严重了,以致于很多玩家继续使用罗技Wingman或者转用Razer Boomslang 2000。

    罗技MX引擎
    罗技MX引擎

    外设大厂在光电鼠标领域的第一次交锋给鼠标发展带来巨大刺激。没有需求的刺激就没有接下来这些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IE3和MX500。微软和罗技都对光学引擎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将扫描频率提升至5000Hz以上,不再丢帧,满足了玩家快速移动鼠标时的需求,光电鼠标终于接替老迈的光机鼠。但是,微软工程师没有提升光学引擎的分辨率,他们固执的认为“1024x768下400dpi就够了”。随着大屏液晶逐渐普及,很多玩家发现,自己的微软鼠太慢了,400dpi引擎已经过时。而微软继续固执的在后续产品上提供400dpi引擎,让人颇不理解。看来这些设计师很好的继承了盖茨校长“DOS下640K内存就够”的伟大预言能力。

    罗技于微软的直接竞争中,最直接的受益人确实生产光学引擎的安捷伦。通过于两家公司的合作,安捷伦的光学识别技术迅速成熟,大大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其他厂商通过与安捷伦的合作使自己的产品具备了和罗技微软一样的硬件性能。比如明基、双飞燕、雷柏、新贵、多彩、优派、三星派乐士等厂商迅速崛起,鼠标迎来辉煌的“第二春”。到05年中,市场几乎被光电鼠标完全覆盖,甚至连“白牌”鼠标都过渡到光电时代。从此,我们再也不用每隔半个月清理一次鼠标底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使用。当然,由于光电鼠标技术迅速普及导致利润下滑,厂商研发重点已经转移至激光、无线等新技术上,光电鼠标也由盛转衰。

    更快更舒服!经典光电鼠回顾

    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简称叫IE1.0,而它的下一代产品全称为为IntelliMouse Explorer 1.0,简称也为IE1.0。后者更加突出了人体工程学外观设计,并且添加了两个侧键,但扫描频率仍为1500次。随后微软将其升级至2000次,改良后的产品被命名为IE 2.0,但依然不能满足玩家的需求。

    罗技首款光电鼠标 极光旋貂
    罗技首款光电鼠标 极光旋貂

    罗技的第一款光电鼠标采用旋貂的外观,称为极光旋貂。它采用安捷伦H2000,分辨率400dpi,扫描频率只有1500Hz,存在丢帧现象。虽然有部分后期生产的极光旋貂换用第二版安捷伦H2000芯片,将扫描频率提升为2300Hz,但还是不够用。不过,这不影响它成为经典,因为它的手感实在太舒服了。

    微软IE家族,从左往右分别是银光鲨IE3,红光鲨IO1.1,极动鲨WMO
    微软IE家族,从左往右分别是银光鲨IE3,红光鲨IO1.1,极动鲨WMO

    微软IE3.0复刻版
    微软IE3.0复刻版

    微软的IE 3.0是一款非常经典的产品,它采用更新一代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将扫描频率提升为6000Hz,提供了出色的硬件性能,彻底杜绝了丢帧现象。同时,它的人体工程学外观也大受欢迎,因而成为游戏玩家的最爱。它的左侧还提供了两个侧键,可以在微软IE浏览器中实现前进和后退功能。微软再一次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征服了所有玩家,IE3被推为一代经典。而同系列的红光鲨和极动鲨采用了相同的光学引擎,所以性能也为400dpi和6000Hz,游戏性能同样出色,而他们的价格更便宜,所以成为穷苦大众的“法拉利”,以致于下一代产品IE4.0都被它们的光环完全覆盖。

    罗技首款光电鼠标 极光旋貂
    罗技首款光电鼠标 极光旋貂

    罗技的第一款光电鼠标采用旋貂的外观,称为极光旋貂。它采用安捷伦H2000,分辨率400dpi,扫描频率只有1500Hz,存在丢帧现象。虽然有部分后期生产的极光旋貂换用第二版安捷伦H2000芯片,将扫描频率提升为2300Hz,但还是不够用。不过,这不影响它成为经典,因为它的手感实在太舒服了。

    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罗技极光银貂
    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罗技极光银貂

    罗技的极光银貂也是一款非常经典的高端光电鼠。它采用机械银貂的外观设计,向右翻转的人体工程学外壳提供了较为舒适的手感,左侧还具有一个侧键,用于IE浏览器中的后退功能,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它的分辨率只有400dpi,扫描频率1500次,和微软的IE1.0大体相当,所以很快便被后续产品取代。

    罗技极光云貂MX500
    一代经典罗技极光云貂MX500

    为了对抗微软IE系列强大攻势,罗技在2002年中推出了采用MX引擎的极光云貂系列,包括低端的MX300,主打DIY市场的MX500,采用2.4G无线技术的MX700还有蓝牙版的MX900。MX光学引擎由安捷伦与罗技联手打造,它具有800dpi分辨率,采样率提高到5300帧,并且CMOS感应元件的分辨率也从原来的22×22象素提升到了30×30象素,这使得MX光学引擎具备470万象素的处理能力。相对微软的IntelliEye引擎,罗技MX提供了更好的性能。而随后罗技又推出MX500的改进版MX510,具有更好的定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MX700和MX900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缺货状态,实际上04年才大量上市。

    04年中发布的Razer响尾蛇Diamonback
    04年中发布的Razer响尾蛇Diamonback

    除了罗技微软,Razer也是一家颇有实力的厂商。前文我们说得Boomslang就是一款设计非常出色的机械鼠标。Razer的首款光电鼠标是Viper,但真正让Razer重拾“第一游戏鼠标”身份的是它的另一杰作而Diamonback。由Karna precision提供的光学引擎提供高达1600dpi分辨率和6500Hz扫描频率,最大跟踪速度为每秒40英尺和15G的加速度,象素处理能力高达每秒580万。而且它提供7个可编程按键,支持On-the-fly功能可以实现即使分辨率调节。在操控灵活性,便利形以及速度等方面,Razer具有很大优势,可以说是专为“游戏高玩”打造的品牌。而当时正是国际级游戏大赛最为火热的时候,IE3,MX510以及Diamond成为游戏赛场上亮相最多的鼠标。

    当年的经典鼠标,微软IE3复刻版、罗技MX510和Razer Diamonback
    当年的经典鼠标,微软IE3复刻版、罗技MX510和Razer Diamonback

    双飞燕X3 OP-220
    双飞燕X3 OP-220

    除此之外,双飞燕在光电鼠标上也颇有建树。比如双飞燕X3 OP220,具有800dpi的分辨率,虽然其性能不足以和罗技微软的顶级光电鼠抗衡,不过它胜在价格十分便宜,仅为罗技和微软的1/5,所以在办公市场卖的火热。

    多彩二代垂直鼠标DML-368
    多彩二代垂直鼠标DML-368

    多彩在05年9月发布了第二代垂直鼠标DML-368。这款鼠标的性能并不算出众,800dpi分辨率和2300Hz扫描频率只算是一般,但是它的革命性外观设计令众多办公用户眼前一亮。这种设计更加复合人体工程学规范,有效减轻了长期使用鼠标键盘带来的各种病痛。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不仅仅是游戏玩家,所有消费者都开始关注IT产品使用健康问题了。

    #p#副标题#e#

    革命需要鲜血!激光/无线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光电技术逐渐成熟,光电产品的成本也在下滑,但厂商利润也在收缩。04年前后,微软、罗技这样的顶级厂商,热销的极动套装和光电高手套装也才200元。其他二线品牌光电套装仅售百元左右,而白牌光电套装甚至仅为40元。需求是无止境当,当全民过渡光电时代后,新的革命行动也在酝酿之中,激光和无线技术很快就正式出场了。

    早在1984年,罗技就推出过一款无线鼠标,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也无法降下来,所以这款产品很快便夭折了。但是这款产品给罗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无线鼠标的研发拓宽了道路。无限鼠标真正成熟起来是在2002年以后,通讯业带动无线技术飞速发展。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频段,无线技术包括蓝牙、Wi-Fi (IEEE 802.11)、Infrared (IrDA)、ZigBee (IEEE 802.15.4)等等多个无线技术标准,但对于当前主流无线鼠标而言,仅有高速RF、2.4G和蓝牙共三类。由于前者带宽依然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光学鼠标需求,无线鼠标开始向后两者过渡。

    罗技在1984年就推出第一款无线鼠标原型
    罗技在1984年就推出第一款无线鼠标原型

    高速红外RF技术使用27M频率,早期产品可以提供50Hz左右的接口速率,而USB接口一般可以提供125Hz。但是,RF技术也存在一些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接收器必须放在桌面上,窗口必须向前,有效范围只有1.5米,一些后期的产品也只有3米。还有,它的接收器体积比较大,功耗比较高,这些都限制了无线的发展。

    惠普畅游无线鼠 采用RF无线方式

    随后登场的是2.4G无线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迟延更低,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强,使用距离也大大延长。虽然它的名称是2.4G无线,但是实际工作时会在2.4G-2.5G的频段区分多个通讯子频带,并挑选一个信号较强的频率,所以不会和2.4G无绳电话以及2.4G无线局域网发生共扰。由于频率高,所以它具有很好的带宽、很低的迟延和较长的通信距离,让游戏无线鼠成为可能。同时它的功耗也大为降低,一般两节5号电池可以正常使用两个月左右,接收器体积也缩小到不足一个一毛硬币的程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是目前最主要的键鼠无线技术。

    廉价2.4G代表作 双飞燕G6-70D
    廉价2.4G代表作 双飞燕G6-70D

    至于蓝牙技术,也同样工作在2.4GHz ISM频段,数据速率为1Mbps。和2.4G无线相比,蓝牙技术具有更快的相应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功耗相对要高一些,且因为设计专利和授权问题,蓝牙无线键鼠的价格比较昂贵。

    惠普蓝牙无线鼠,是OMIZ 6800的OEM型号
    惠普蓝牙无线鼠,是OMIZ 6800的OEM型号

    激光技术也是键鼠的新动向。传统的光电鼠标已经比光机式鼠标先进了不少,尤其是不再受灰尘影响,无需经常清理鼠标内容。但是光学鼠标的一大问题就是对材质的兼容性比较差。传统的光学鼠标是通过照射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阴影来获得定位和移动信息,但是激光引擎则发射激光照射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反射到传感器再经过运算处理就可以计算出鼠标移动的位移和速度。打个比方说,

    激光引擎和光电引擎的工作原理
    激光引擎和光电引擎的工作原理

    2004年,罗技经过研究终于推出了革命性的鼠标MX1000,据称MX1000采用的激光引擎性能 “20倍于传统引擎”,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MX510和MX1000的都是800dpi/6500次扫描频率,处理能力为每秒580万象素,也就是说性能相同。那么这“20倍提升”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的意思是假设MX518恰好在一个平滑物体表面正常工作,那么将其表面打磨光滑20倍之后,MX1000依然能正常工作。由此可见,激光引擎的兼容性更加出色,尤其是在光滑的桌面上。

    全世界首款激光引擎鼠标罗技MX1000
    全世界首款激光引擎鼠标罗技MX1000

    微软、罗技的无线和激光鼠标价格昂贵,但很多消费者又需要这样的产品,所以从今年年初开始,双飞燕、明基、新贵、雷柏、多彩等厂商趁机推出不少优秀产品,市场非常繁荣。尤其是在激光和无线普及行动中,很多品牌反而走在罗技微软前面。比如雷柏,无线激光鼠标率先跌破200元价位,这个价位大部分消费者都可以接受,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到无线的乐趣。从这以后,很多国内品牌也推出低价位无线激光鼠标,卖的非常火热,笔记本用户和HTPC爱好者笑得非常灿烂。

    超小接收器的雷柏3000鼠标
    超小接收器的雷柏3000鼠标

    当激光遭遇无线之后,新一代鼠标的威力被彻底释放。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笔记本和HTPC用户激增。无线和激光技术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便利的环境,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经典无线、激光鼠标回顾

    罗技Cordless MouseMan,发布于1991年,是一款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RF无线鼠标。它具有三个按键,其中一个设置在左侧对应拇指的位置,使用起来非常舒适。同时,这款产品基于RF红外技术,鼠标本身无需连接线,彻底摆脱束缚。因为不需要扫描线基站,所以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一下就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是,这一代无线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缺陷,比如需要保证鼠标和接收器对正,鼠标移动不流畅,PS/2接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电池损耗极快等。但是,Cordless MouseMan给近代无线鼠标树立了一个良好典范,那就是“使用舒适,更加方便”。

    1991年罗技发布了Cordless MouseMan
    1991年罗技发布了Cordless MouseMan

     罗技无限云雕极光版MX700采用MX光学引擎,具有800dpi分辨率和6500Hz扫描频率。它采用高速RF无线技术,虽然是27M,但是通讯频率达到125Hz,表现并不次于USB接口鼠标。同时,它的人体工学设计更为舒适,提供了多大8个按键,除了左键,其他七个都可以自定义其他功能,非常强大。应该说,MX700就是无线版MX500,它的意义在于第一次让无线鼠标性能和有线鼠标保持同步,追求舒适的高端用户终于可以获得顶级性能了。除此之外,罗技还推出了蓝牙版本的MX900,使用距离长达10米。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笔记本和HTPC的普及扫清了障碍,当然,我们还需要另一种技术的支持,那就是提高识别准确率的激光引擎。

    采用27M高速红外接口的罗技MX700
    采用27M高速红外接口的罗技MX700

    而微软此时销售的产品非常多,最为经典的就是WIE 2.0这款产品,也就是无线银光鲨2.0,也称为无线光学闪灵鲨。其实这款产品就是IE 4.0的无线版本,依然采用400dpi光学引擎和6000次扫描频率,无线连接采用高速RF 27M方式。它的体积比IE3.0相对小一些,更适合东方人的小手型使用,再加上纵横滚轮技术,非常受欢迎。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屏液晶,WIE 2.0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新一代鼠标都至少采用800dpi光学引擎了。

    微软的IE4.0和WIE 2.0
    微软的IE4.0和WIE 2.0

    罗技MX518将云貂的性能发挥到机制,所以在后续产品G5上,罗技使用了激光引擎。这款鼠标具有2000dpi分辨率,并且设计了快捷按键以方便调整。同时罗技也在这款产品上使用了纵横滚轮技术,对于办公人士来说使用更加方便。这款鼠标还采用可调配重设计,内部具有一个砝码盒,用户可以更具自己的需求调整鼠标重量,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游戏鼠标。

    激光引擎+可调配重的罗技G5
    激光引擎+可调配重的罗技G5

    微软在激光产品方面也迅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微软的暴雷鲨6000横空出世,填补了微软在高端市场的“空白”。其实,主要是IE4.0的口碑实在不佳,所以微软顶级鼠标产生真空。暴雷鲨的激光引擎具有1000dpi分辨率和6000次扫描频率,已经超过了罗技MX1000。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有线鼠标,价格比MX1000便宜不少,相对来讲大家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激光引擎带来的优势。

    微软暴雷鲨6000
    微软暴雷鲨6000

    罗技和微软近年推出了多款采用无线和激光技术的高端鼠标,除了上面说的罗技G5外,罗技MX610、VX Revolution、MX Revolution、G9,还有超小接收器的VXNano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微软也依靠小巧的ARC、性能出色的Habu、Sidewinder以及功能强劲的越野蓝影重新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和其他品牌相比,他们的价格昂贵了许多。至于蓝牙鼠标,市场需求量并不大不大,功耗高、价格贵是它的一大劣势,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很多路要走。

    罗技微软Razer齐聚一堂
    罗技微软Razer齐聚一堂,下方左起分别是罗技VX NANO,VX革命和MX革命

    双飞燕X7霹雳斧是一款十分有代表性的激光鼠标。首先它的价格仅为罗技微软同类产品的6成,显得格外平易近人。而它的外型设计比较硬朗,舍弃了以往X7系列的圆润身躯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规范,整个鼠标体积较大,鼠身表面具备红蛇斑纹,带来颇大的视觉冲击,特殊的外观已经给以极大的诱惑力。采用激光引擎,具有3600dpi分辨率,刷新率高达7080, 支持自定义分辨率和配种调节规范。双飞燕还在这款鼠标上采用独特的双击按键,更方便了游戏发烧友。这款鼠标已经推出就以低成本高性能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成为非“LM”品牌之中的经典。

    双飞燕X7 激光鼠标
    双飞燕X7 激光鼠标

    作为今年无线和激光技术的主要推动者,雷柏的9100可谓火热异常。这款产品采用1600dpi分辨率,人体工学外观,手感舒适定位准确。它也采用流行的纵横滚轮设计,并且使用2.4G无线技术,最大使用距离达到10米。而它的价格还不到200元,可以说是今年最火的无线激光鼠标。

    银灰色雷柏9100无线激光鼠标

    #p#副标题#e#

    更爽体验!人体工学、无线和个性化设计

    鼠标的硬件指标得到提升后,用户开始对其他方面有了更多要求,比如希望鼠标使用起来更加舒适,需要突出个性化的色彩和设计。一些玩家还需要鼠标提供更多的功能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游戏环境,一些厂商也为自己的产品配上更多特色的功能。

    舒适的外观需要良好的人体工学设计。早在十年前,微软就宣称旗下的鼠标和键盘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随后,罗技和其他一些厂商也推出符合人体工学规范的产品,多彩甚至还推出了一款风格另类的垂直鼠标。一时间“人体工学”成为一种流行语,现在即使是白牌鼠标都称自己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那么什么是人体工学设计?它有什么优势呢?

    简单的说,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为本”设计更符合人体生理运动机能的产品。比如鼠标的外型更加贴合手掌,避免掌心长期悬空造成关节疲劳。鼠标侧面对应手指的位置采用凹陷设计并使用防滑材质,缓解手指酸痛问题并且避免由于过多汗水而打滑。同时,按键的力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使用时长生疲劳感。

    人体工学出色典范 多彩DML-368
    人体工学出色典范 多彩DML-368

    长期使用电脑很容易患上所谓的电脑综合症,比如肩部和腰部损伤,还有肘部的综合损伤,还有鼠标手。而长期不正确使用姿势和习惯以及使用非人体工学设计规范的产品都有可能导致这些病症。也就是说,人体工学可以提供更为舒适的手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肢体健康状况。

    微软IE3.0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就是因为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
    微软IE3.0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就是因为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

    目前几乎所有的鼠标都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但其中设计比较优秀的产品并不多。比如目前世面上热销的罗技G5、MX革命和微软的IE3.0复刻版、IE4是两款不错的产品,它们在设计师就考虑了手掌、腕部、指关节相互之间的关系,即使长期使用,用户仍然能够感到它们比非人体工学设计的产品要舒服一些。除此之外,罗技的MX1100,微软无线暴雷鲨6000 2.0也是不错的产品。

    罗技MX革命,手感更为舒适
    罗技MX革命,手感更为舒适

    明基在人体工学方面也有很多特别的理念,比如“千人手模”和“逆向工程”。所谓“千人手摸”指的就是手机很多消费者的手型大小和手指长度等细节模型。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在设计鼠标外观时可以做到更加细微的调整。通过反复的调整和比较,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模型,然后通过“逆向工程”测出它的各项数据,就可以大批生产了。下面就是“千人手摸”和“逆向工程”的一些设计细节图片。

    手模原胎
    手模原胎
    根据手感不断调整手摸外型
    根据手感不断调整手摸外型
    模型与样品进行比较
    模型与样品进行比较
    继续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继续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原胎与成品的比较
    原胎与成品的比较
    鼠标 年鼠标技术发展与经典产品回顾-最终形成一款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
    鼠标 年鼠标技术发展与经典产品回顾-最终形成一款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

    至于无线鼠标更是顺应了用户的需求。最先使用无线鼠标的用户大多是笔记本用户。他们经常出差,对产品的便携性和使用便利性有较高要求。但是有线鼠标团成一团,占用空间可不小,面对一团乱麻的线缆还要理出插头,实在让人郁闷。而无线鼠标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近年来流行的HTPC更是离不开无限鼠标的帮助。而无线鼠标自身从最开始的27M,到现在的2.4G甚至蓝牙连接,迟延越来越小,使用中已经感觉不到它和有线产品的差别。功耗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大部分2.4G无线鼠使用两节5号电池都可以工作两个月以上。未来无线鼠标将成为一种趋势。

    割掉尾巴 无线鼠标摆脱束缚
    割掉尾巴 无线鼠标摆脱束缚

    雷柏3000系列鼠标具有5重颜色
    雷柏3000系列鼠标具有5重颜色

    还有纵横滚轮技术,不仅仅做到竖向滚动,还可以横向滚动。对于经常处理Excel表格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除此之外,一些鼠标还提供了可调DPI技术,甚至可调配重,可以令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微调,更满足了个人需求。

    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也是众多DIY玩家看重的方面。事实上DIY这个市场就是因为我们追求个性化的配置而诞生的。甚至已经有很多品牌电脑提供定制配置的个性化服务。从最初的单一外观单一配色方面开始,鼠标也逐渐的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亮点。比如雷柏的3000系列鼠标,同样的外观却提供了5种颜色供大家选择,而姬寇则以女性化外观设计为卖点推出多款时尚鼠标,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至于罗技的G5和微软的SideWinder则配备了可调整配重系统,满足玩家对不同鼠标重量的需求。

    夏威夷风情3
    姬寇夏威夷风情系列鼠标
    微软的时尚折叠鼠标ARC
    微软的时尚折叠鼠标ARC

    个性化设计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鼠标驱动。很多消费者都没有给鼠标装驱动的习惯。事实上鼠标的很多特殊功能都需要驱动的支持。通过驱动,我们可以调整鼠标的移动速度,滚轮速度,甚至可以自定义大多数按键的功能,实现更多个性化的玩法。部分产品甚至可以将单一按键赋予连续的功能,比如当年一些Quake玩家就把“Rocket Jump”全套动作绑定为一个按键,实现快捷操作。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